作者 | 卡什福勒
新冠病毒疫情无情地冲击着整个连锁零售行业。
根据时代数据公布的《2020年创业公司倒闭名录》,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881家创业公司倒下,这些创业失败的企业包括108家电子商务企业、66家本地生活类企业、9家农业企业和7家物流企业。这些都是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但大多籍籍无名,如果不是有相关公司的数据统计,他们的出现和消失也不会激起一丝浪花,更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企业的消失?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现金流的断崖式下降?还是快速扩张中的现金流断裂?又或是应收账款下的现金流隐患,疫情只是必然中的偶然?
连锁零售和其他零售业态不同,其重点在于“连锁”两个字。
连锁意味着单店经营模式成熟,具有可复制性,现金流可以随着持续的开店扩张不断回流,从而摊薄管理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连锁零售的模式基因决定了其现金流管理特别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在扩张中被放大,直至造成无法弥补的灾难。而现金流管理中又属应收账款最为重要。
01传统应收账款的问题:压垮了连锁零售的资金周转
我们先来看一个传统零售业务是如何被应收账款拖垮的小故事。
为人忠厚的老王每天早上去菜场买菜买蛋,在小区门口摊煎饼,买菜买蛋花费500元/天,收入1000元/天,关键是煎饼口味确实不错,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一不小心成了网红煎饼摊。
有一次张老板吃过之后说:“老王啊,我在周边有10个写字楼,要不你到我的写字楼里搞连锁吧,我也不收你租金,还给你提供免费学徒跟你学着摊煎饼,我们煎饼钱月结怎么样?”老王听着租金不要,人工不要,收入能翻十倍,欣然允诺。
连锁店开起来后才发现,老王煎饼店的现金流非常紧张。老王入驻张老板的写字楼,资金收入需要走写字楼的收银系统。10家煎饼店每天不得不垫资5000元(500元×10家),如果每个月营业20天,一个月下来要垫资10万元(5000元×20天),月底应收账款高达20万元(1000元×20天)。对一个老实巴交的老王而言,这20万元的应收账款很有可能会压垮他这原来口碑爆棚的网红煎饼摊。
02数据时代应收账款的问题:连锁零售的经营数据散落一地
云南某连锁药店是A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药品、保健食品等健康产品的连锁零售业务,门店数千家、账户数百个,对账统计和分析耗时耗力。随着电商平台和电子支付的兴起,公司与十多家O2O电商平台和支付渠道、百多家医保中心、十余家商业保险平台进行有机合作,交易量达到每天数十万单,即使拥有数十名财务人员,仍无法完成订单级的精准核对。
于是公司和见知数据一起基于数据互联和数据分仓的核心思路,建立了集分析监控、收款核对一体化的对账平台,对集团应收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
▲数据互联
数据作为连锁销售行业智能对账平台的基石,必须做到多渠道覆盖、百分百接入。
微信、支付宝、京东、银联、收钱吧、美团、饿了么、医保、商业保险平台等第三方数据以接口直连和SFTP等多种方式自动接入平台,并智能识别导入的数据。
数据由平台进行规范、清洗、汇总为统一数据格式,核对结果输出至财务系统自动记账,形成业务流程的闭环。
实现交易系统、第三方数据、银行交易流水的数据互联,实现数据的自动同步,提高数据维护效率,为企业沉淀财务数据资产。
▲数据分仓
依托见知数据对全国4000余家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交易流水的自动识别技术,和基于语义理解算法的分类标签引擎,到账的银行流水数据会被自动标记为不同的类别,在业务层面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要素化。
基于“to B”和“to C”销售模式的差异,使用立体对账框架,实现不同颗粒度对账,例如交易核对分为:订单级核对、店天级核对(如银联、现金)、店月级核对(“to B”端销售或结算)。
数据分仓的理念,加速了对账速度和核对精度。
数字时代应收对账的基础和场景发生变化,给连锁零售行业的对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新冠病毒疫情的反复又给行业的未来笼罩了一层不确定性,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此机会精细化梳理各个渠道的收款和订单,搭建一个统一的应收对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短期现金流的回款问题,还可以帮助经营者看清楚实际的经营方向,从迷雾中寻找一条更具有可复制性的生存之道。
可怕的并不是疫情的冲击,毕竟需求始终在那里,只是被暂时压抑了。可怕的是,如果企业在疫情中迷失而无法灵活应对多变的未来,那么倒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