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会通讯
【摘 要】长久以来,司库管理始终围绕着资金集中管控、现金收支、余缺调剂开展,却忽视资金存量管理、缺乏内部资本市场理念、割裂业务与财务活动,使得司库系统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文章在剖析现行司库管理理念缺陷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存量与流量兼顾、效率与风险统筹、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司库管理创新系统,以充分发挥司库系统的价值流转、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功能,为指导司库管理创新实践、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司库系统;存量与流量;效率与风险;业财融合
一、引言
二、现行司库管理理念的缺陷透析
(一)资金存量管理游离于司库管理体系之外
现行司库系统缺陷的根源在于对存量资金管控的缺失。从全局视角来看,企业资金创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以期初的资金存量为起点,通过对资金的有效运作达到期末的资金存量终点。在此过程中,将资金投入使用产生现金流入的过程表现为动态的资金创造过程,而对存量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达到资金节约的效果表现为静态的资金管理结果。不管是资金创造的过程还是资金管控的结果均是资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二者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显而易见,现金流量管理与资金存量管理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二者均是企业司库管理的重要抓手。
(二)集团内部资金配置决策未见差异化
总而言之,现行司库管理体系在配置资金时往往遵循着哪里有需求、哪里有缺口即往哪里配置资金的原则,在此过程中缺少了对于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研判,也缺少了对于资金成本的差异化对待。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司库仿佛成为了一视同仁、有求必应的集团内企业的兜底者,无法引导资金的精准、高效配置。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水平是引导资金配置的核心依据,将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纳入司库管理体系是更好地发挥司库职能、实现集团资金优化配置的重要支撑。
(三)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各执一方
财务数据生成于业务活动,再反馈到业务活动中,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业务和财务始终是不可割裂的系统。从司库系统本身来看,不论是传统的现金及流动性管理,还是高阶的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及智能财务决策等功能,无一不体现出业财融合的理念,司库系统本质上是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桥梁。司库系统一旦脱离业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从现行的多数司库系统来看,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往往各执一方,业财壁垒导致司库系统未实现算为管用的目标,业务和财务活动也未形成协作共赢的关系。例如,在很多企业集团中,部分成员单位认为司库系统对资金的管控降低了决策效率,束缚了自身业务发展,因此他们并不认可司库系统的重要性。业务部门不能自发支持司库系统建设和运营,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司库只在形式上实现了管账户,而没有根据业务活动对资金配置进行决策,也没有根据业务活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最终很难服务好业务活动的需求。总体来看,业务财务相割裂的现状,妨碍了司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容易加剧业财矛盾。
另外,司库系统的优越性在于系统性和全局性,可以统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全局。司库系统沉淀了大量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既包括存量的静态信息,又包括流量的动态信息,客观上来看,司库系统可以对成员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效率和风险画像描摹。然而,现行司库系统一方面没有综合利用这些财务数据,另一方面更没有利用这些财务数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赋能,因此很难走出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相割裂的境地。
因此,司库系统应该坚持业财融合的要义,提高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引导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协同共赢。
总而言之,资金存量管理在司库系统中的缺失、反映资金成本差异化的市场化机制的缺失、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关键评价指标的缺失以及业务与财务割裂等一系列现行司库系统的缺陷使得司库在企业集团的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亟需构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司库管理理念与框架,实现产融共促共生。司库系统应该构建涵盖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兼顾的价值流转系统、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统筹的价值发现系统、业务与财务融合的价值提升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三、建立存量与流量兼顾的司库价值流转系统
“造血”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创造的动态过程,侧重于资金流量的管理,而“挤血”能力反映了企业对于静态资金的管理效果,侧重于资金存量的管理。由于“挤血”能力的核心内容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节约额,这也是司库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主要聚焦“挤血”能力反映出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节约额展开分析。从存量与流量兼顾的司库管理视角出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可分解为反映资金流量管理的“造血”与反映资金存量管理的“挤血”。即:
经营活动现金流=“造血”+“挤血”=EBIDA+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节约额
资金管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司库系统的构建也应当综合考虑资金结构、资金利用效率等多种因素。总资金反映了企业总体的资金体量与规模,是资金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将总资金纳入司库管理框架至关重要。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下存在着资金、资本与资产概念混淆等问题,根据王竹泉等[2]的研究,总资金=总资产-非金融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融性负债。本文以此作为分母将经营活动现金流进行标准化并进一步分解剖析,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存量与流量兼顾的司库价值流转系统。即:
该体系将资金投向结构、资金期限结构、资金周转效率、成本管控水平与资金利用效率等关键要素纳入到司库管理的框架之中,综合考虑了资金结构、资金使用效率等因素在司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司库管理水平的优化升级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经营活动总资金与总资金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投向结构。基于营业活动重分类视角,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两类主要经济活动。而经营活动总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能够反映战略性资金的配置结构,即企业总资金中有多少配置到了经营活动之中。经营活动资金占比越大,表明企业对于经营活动的资金配置水平更高,主要依靠产品经营实现价值创造。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经营活动总资金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资金的期限结构。经营活动资金包含了具有流动性的短期营运资金以及长期经营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在经营活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资金的流动性,即经营活动资金中有多少以营运资金的形式存在。
营业收入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效率。企业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所能带来的“造血”与“挤血”将会越多,资金管理水平越高。
经营活动EBIDA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成本管控水平。经营活动EBIDA是经营活动营业收入与各项付现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因此该比值中分子与分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项付现经营成本上,从而能够反映企业对于经营成本的管控情况,体现企业通过降本增效、增收节支以实现现金流创造的水平。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节约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利用效率。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节约额是企业从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等中所释放出的营运资金占用,其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越高,反映企业对于营运资金存量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越高。
四、建立效率与风险统筹的司库价值发现系统
总资金=经营活动总资金+投资活动总资金
=经营活动总资产-经营活动非金融性负债+投资活动总资产-投资活动非金融性负债
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信息是司库实现价值发现功能的重要参考。作为内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司库在配置资金时应当遵循趋利避险的内在逻辑,即将资金配置到效率更高、风险更低的领域。这就需要将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分析纳入司库系统之中,实现效率与风险统筹的战略性资金优化配置。通过总资金回报率、经营活动资金回报率以及投资活动资金回报率的分析比较为资金配置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同时,通过使用财务风险对资金效率进行标准化,得到单位风险水平下的资金效率情况,为资金配置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当单位风险下经营活动资金效率高于投资活动资金效率时,则应将资金配置到实体经营之中。而当单位风险下投资活动资金效率更高时,也应义无反顾的选择对外投资,把资金交给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主体,通过资本经营实现更大程度的价值创造。
另外,司库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是一眼向内、一眼向外的全局投资者。既然司库系统是价值发现系统,那么,司库系统应该由“战术配合支持”层次上升到“战略决策支持”层次,这要求司库系统具备开阔眼界,做到内外兼通。从外部市场上来看,物联网等新形态发展模式使得企业边界不断外化,企业与金融机构或资本方的交互频率不断上升,为司库系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开阔场景。现代司库系统下,在运营端,应发掘投资机会,开展产融结合,发挥价值发现者功效,寻找价值增长点;在负债端,应实现风险阈值内合理利用杠杆,合理规划融资结构、负债期限及风险敞口,达成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共赢;在业务端,应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票据联盟、生态合作等模式,建成外部单位信用评级机制,实现司库赋能产业。
通过建立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统筹的司库价值发现系统,能够实现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高效率、智能化、生态化,也能够为打通内外资本市场,提升司库系统的全局观提供支撑。
五、建立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司库价值提升系统
就“造血”能力而言,其反映了企业降本增效、增收节支的水平,其业务源头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财务通过对收益与成本的数据分析能够定位业务端存在的问题,为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升级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而商业模式创新与业务流程升级能够带动企业降本增效水平的根本性提升,进而驱动企业财务的升级,更好地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就“挤血”能力而言,其反映的核心内容在于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其业务源头同样在于商业模式创新与业务流程再造。王竹泉等[5,6]提出了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依据供应链关系划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依据三个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能够迅速定位和捕捉出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与业务流程优化能够带来企业供应链地位的大幅提升,从而带动资金管理绩效提升,释放出更多的现金流量,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显而易见,“造血”与“挤血”能够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模式的有效对接,为建立业财融合的司库系统提供了抓手。基于此,应当以业财融合理念为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动力,建立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司库价值提升系统,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水平和资金管理绩效的根本性提升,进而驱动企业“造血”与“挤血”提升,为企业带来更加充足的现金流,助力企业价值增值。通过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司库价值提升系统构建,能够以财务驱动业务、以业务带动财务,进而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螺旋式”上升,真正发挥司库系统的价值提升功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