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企业集团要依托财务公司等平台,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为重点,服务战略、支撑业务、创造价值,对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为发挥司库的战略性作用,集团企业需要理清金融资源配置的关键脉络,并以数字化势能构建以价值驱动和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金融型司库,实现从传统资金管理中心到数智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转型升级,夯实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基础。
重构金融资源配置逻辑
金融资源配置无疑是司库管理决策的基本议题,也是关于集团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关键是在快速扩张的趋势下,如何保持战略发展、投资规模与资产结构、投资回报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具体而言,金融资源配置应遵循三个基本逻辑。
▲ 内外资本市场的配置机制重构
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金融资源配置。资本市场是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经,是因资金融通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是资金融通双方直接交易的场所。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直接体现在依托外部资本市场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依托内部资本市场合理投放内部金融资源,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司库可以通过推进战略资本运营,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创新金融工具应用,强化公司治理及市值和分红管理,推动司库向外部资本市场延伸。具体而言包括:扩大资本运作;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产盘活和增值;促进国际化经营发展。
另一方面,司库可以积极引入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管理与配置,发挥产品定价、绩效考核、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等职能。在利率市场化日益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通过引入FTP机制,将助力公司向集团成员单位对金融资源进行战略配置,建立进行科学资金规划和投融资安排。
▲ 基于价值创造的配置原则重构
司库作为更高级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通过灵活调动内外部资源,参与集团价值创造,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帮助企业寻求新的业务发展增长点。这种以价值实现为目标的配置原则体现在战略级资源配置和战术级资源配置两方面。
战略级资源配置即SAA,企业司库在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之间来选择配置资金,要合理权衡不同资金投向所面临的风险与报酬水平,以趋利避险的原则支撑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战略级资源配置通过定性定量确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形式、规模,使企业向总体战略目标靠近,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严密分析、审时度势后作出的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规划。
战术级资源配置即TAA,则是企业司库在经营活动内部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或投资活动内部不同投资项目之间来配置资金。战术性资源配置对于集团总部与各业务单元构成的价值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集团将外部融资作为一项弹性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适度储备和适时释放,低成本转化为生产性或投资性资源,可以为集团持续价值创造提供有效支持。
比如企业需要进行一笔融资,从战略级资源配置来说,要去考虑从哪些渠道融资、融资成本要多少;而后才从战术级资源配置考虑,融来的这一笔资金应该拨给哪个子公司,用于哪个项目当中去才能发挥这笔资金的最大效用。
▲ 效率与风险平衡的评价指标重构
在趋利避险的原则下,金融资源将流向资金效率更高的企业、行业或部门,并远离财务风险高的企业、行业或部门。因此,司库需要建立效率与风险双重评价指标,合理调整业务发展的速度与风险管控的平衡,保障业务高质量健康发展。
一方面,以回报率衡量资源创值能力。在风险相当的情况下,金融资源应流向回报率较高的、获利能力较强的产业板块和业务板块,从而有利于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拓展高回报率项目,培植高利润率产品,不断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实现行业领先。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司库在内部资本市场中进行资源配置时,就需要以数据指标衡量不同成员单位的创值能力,督促成员单位要将资源投入到更高效率的营业活动中;在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动中,司库应把资源交给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主体,通过资本经营实现更大程度的价值创造。
另一方面,以量化分析管控金融风险。在外部资本市场,司库在进行金融资源配置时需要对源于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风险进行管理,例如金融工具价格、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来自其他交易方的信用风险等。在内部资本市场,司库应从资本负债率、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等指标出发,对不同成员单位的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在集团层面上观测和控制总体财务风险。
构建金融资源管理体系
司库管理以价值驱动和风险管控为导向,进行包括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外汇管理以及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货币市场的产品统筹和配置,并将金融风险与量化管理融入到交易过程中,促使金融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对市场数据(包括宏观数据、中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市场数据等)的连接和使用,还会涉及到金融资源的交易处理和前中后台的管理。
金融产品指的是各种具有经济价值,可进行公开交易或兑现的非实物资产,也叫有价证券,如现金、汇票、股票、期货、债券、保单等。金融产品的划分多种多样。金融产品可分为基础证券,如股票、债券等,和衍生(高级)证券,如期货、期权等两大类。根据所有权属性,金融产品又可分为产权产品如股票、期权、认股证等,和债权产品如国库券、银行信贷产品等两大类。根据预期收益判断,金融产品又可分为非固定收益产品如股票、期权、基金等,和固定(也叫结构型)产品如各种债券和信贷产品。根据时间长短、风险程度和交易场所等,金融产品又可分为短期产品、长期产品、低风险产品、高风险产品、货币(市场)产品和资本(市场)产品等很多类别。
数字时代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由配置主体、配置平台、配置网络、配置方式和配置服务等协同构成(图2)。
图2:数字时代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构成
在数字时代,消费者数字素养不断提高,倒逼金融关键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应用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在此过程中,传统以实体机构和网点作为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力量的格局将面临挑战。与此相比,线上金融市场和个性化金融需求将引发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发生变革,金融市场参与者依托专业信息决策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数字化金融交易系统对全球金融资源进行远程调控和配置的行为将越来越普遍。可以预见,未来“线上配置”“线下配置”“在岸配置”“离岸配置”等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将进一步融合互补,“线上配置”和“离岸配置”将在数字金融资源配置中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金融资源交易全过程可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各个环节。前台负责交易处理,重点开展外部融资、内部借贷、现金投资等;中台主要负责业务流程管理、限额管理监控、合规检查和风险控制以及算法规则管理等,而后台主要是负责资金结算、会计处理和总账生成。这个交易环节又与外部的结算渠道、账务系统紧密相连,确保业务无缝开展。
《意见》提出,司库体系要对企业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中央企业要坚持系统观念,明确工作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工作原则、改进管理模式,推进司库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优化,实现对资金等金融资源“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
第一,实现金融资源全盘可视。通过司库信息系统对内外部金融资源进行数据汇总。一方面,采集业务经营数据,汇总财务相关资源;统一管理集团下属给分(子)公司授信额度及投融资情况。另一方面,建立起金融机构数字图谱,包括金融机构合作规模、成本、收益、风险、服务等维度,构建多维指标与评价模型,优化金融机构合作方式。
第二,实现金融资源风险管控。投融资业务线上化,配合智能风控体系,减少操作风险、流程风险和决策风险等。通过对经营数据实时监测,对成员单位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融资规模、融资利率等情况进行穿透式管控,防范债务风险。
第三,实现金融资源精细运作。通过资金计划、资金预算等工具,将企业金融资源全盘统筹。司库信息系统应用智能化场景分析模型,根据资金缺口及未来现金流预测信息确定融资期限,根据市场行情数据确定融资品种和融资成本,不断提高融资额度和融资方案的精准性。结合业务数据、市场数据,有效调整资源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实现金融资源价值提升。通过司库信息系统统一调配整合集团境内境外成员单位的资金沉淀,也要以集团整体优势获取更优质的外部资源。通过票据集中、资金集中管理等方式,合理分析集团内闲置资源,进行高效的调配和充分利用,使其发挥价值增值作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