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本文整合自财资一家洞察栏目,点击上图可观看视频回放
洞察栏目第三季,推出的是《产融结合》系列,这个系列总共分为三场,分别是“平台范式+生态网络”、“智能财务+开放平台”和“产业平台+数据价值”。其中,“平台范式+生态网络”探讨构建“界面+数据+算法”的未来商业逻辑;“智能财务+开放平台”的主要内容是构建“智能+协同+赋能”的未来财务图景;“产业平台+数据价值”会介绍平台经济下的财务赋能和开放式金融服务。
《产融结合》系列一共包括3场12讲的内容,通过“理论+案例”的形式,探讨如何重塑企业业务模式、逻辑和流程,从而构建财务开放生态。
第三场的主题是产业平台和数据价值。智能时代下,数字化趋势成为颠覆性力量,“平台+生态”效应重构了商业模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数字化战略和商业模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制造和流通领域,金融科技与业务场景、交易环节的深度融合,以及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的崛起,为推进经营变革、财务转型和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平台经济,从线性的供应链条到网状的产业链平台
技术进步促使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双双提升,并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近年来,数字化、数字经济、互联网的影响从消费领域延伸到产业领域,互联网主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和全产业链。产业互联网、新交易时代已经到来。
一是机制赋能,培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成为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等。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试点目标包括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等。2022年7月,商务部、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家单位启动2022年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确定了2022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15个示范城市以及106家示范企业。
因此可见,作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领域,现代供应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有助于推动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推广应用供应链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升级。
二是技术赋能,产业链全链条的数字化和构建智能商业生态。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RPA以及其他革命性技术的发展,智能已经嵌入现实世界的万千设备中,通过计算能力从云端延伸至网络边缘,构建智能物联网。企业应当聚焦于整个业务战略和运营的数字化转型,从服务设计、基础设施重构、硬件定制等各个关键领域做出新的判断,最终打造真正让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智能数字化工厂不仅可以覆盖从研发到售后的各个业务环节,也可以拓展到横向的供应商管理领域,它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柔性制造,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转变;二是去中心化,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物理工厂+虚拟工厂”,也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的趋势下,传统的制造流程将被重组,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全链条、全要素的数字化,以构建全新的智能商业生态。
三是金融赋能,基于交易大数据的金融能力开放和构建平台金融模式。
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产业链金融。数字化时代下,银行将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和理财等金融产品,还可以借助产业链平台为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对手提供各类非金融服务,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的互通,整合产业生态圈,从而大大提高客户粘性。
由于产业链平台企业拥有了赋能金融的能力,构建自金融体系也成为趋势。其中的核心诉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改善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二是产融结合升级价值创造,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金融最大价值;三是重构产业链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促使企业数字化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此外,商业银行也要改变传统的获客模式,以往主要采用的是针对核心企业的线下服务模式,而通过平台金融模式,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系统平台,向上下游企业、交易对手和产业生态圈内的客户拓展。
数据价值,财务赋能和开放式金融服务促进产融结合
数字经济是以交易和账户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财务和金融的基础是账户,而交易表现为账户的记载和处理,其核心是“符号+数字”。账户关系是财务和金融的底层逻辑。随着技术集群不断介入商业模式、用户经营、财务管理、风险管控、资金管理和企业金融的过程中。账户化、技术化、数据化、场景化、智能化也就成为首席财务官和财资管理者构建面向未来经营体系的核心。借助数字技术,将不断提升财资管理和金融服务的效能,并赋能产业链的经营。
一是财务赋能平台,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和构建智慧财务体系。
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及产业链平台的崛起,使得财务体系、运营策略和运作流程发生变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 RPA、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不断应用到财务领域,对于CFO来说,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数据分析,不能只把数据看作生成静态报告的工具,而是要建造复杂的数据库,实现流程任务自动化、智能化。比如针对企业流动性管理,通过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搭建预测模型,实时监测流动性风险,并通过智能算法推荐最优预测结果和资金安全边际,以“在线分析处理+智能算法”技术手段让企业实现智能流动性管理。
数字化财务和智能财务平台,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RPA、区块链和协作网络等技术,打造智能预测、自动化报告和交易、前瞻性生态伙伴管理,助力企业降低成本和管控风险,并发掘新的价值来源,将财务部门打造成企业的价值创造中心和赋能平台。通过机器智能技术帮助财务部门由传统的追溯数据分析模式,转变为系统推断预测模式,并且获取洞察,以洞察指导行动,创造价值。
二是开放金融平台,借助API、SDK技术赋能产业链和智慧金融。
产业链平台模式下,数字化蕴藏了丰富的企业和产业链场景,涵盖设计、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交易和服务等全流程经营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和API经济为场景入口的打开提供随时随地、无缝衔接的可能性,而商业银行的转型需要变得更加敏捷、智慧和开放。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搭建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通过API、SDK以及ISV开发者生态无缝嵌入到各个场景和生态中。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将银行的数据、算法、交易、风控、流程和其它业务功能开放给其他生态方,包括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平台企业和其它合作伙伴等等,银行仍然提供底层账户管理和存、贷、汇等核心功能和基础服务。在这种新型的生态模式下,银行退居底层,成为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务基础平台。
产融结合,数字化赋能供应链金融
产业链金融服务是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基础的,而不是仅仅以企业整体状况为依据。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是产业链金融的直接还款来源。产业链金融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了金融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优化现金流、继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的。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模式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重塑,更是发展理念、服务思维的转变。
第一,财资健康是数字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础。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在于优化整个产业的现金流,缩短现金流量周期,让利益各方都能用较低的资金成本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由此可见,财资健康既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运行宗旨,也是对融资企业的基本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要想获得及时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就必须具备健康的财资管理水平,拥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这也是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资信评估标准之一。
第二,共享信用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本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资信来提升自身的信用,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获得融资服务。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做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由此沉淀全面、持续的数据,并刻画出真实的产业链图谱,方便更清晰地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各个参与主体进行整体信用评级。在此基础上,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跳出单一企业的局限,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增信,对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真实的交易进行资信捆绑,实现信用在整个链条上的流转和共享,让金融服务惠及供应链条上更多的小微企业,有效落实真正的普惠金融。
第三,精准服务是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基于产业链大数据的深刻洞察和客户画像分析,金融提供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获知融资企业的需求,比如资金用途、缺口额度、使用时间等等,为其提供最贴合的高匹配服务,并从产品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定制,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嵌入式、无感知服务。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字供应链金融要起到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服务的便利性,让金融服务真正实现“无处不在、即开即用”。
新零售、新生态、新产业、新物流和新模式下的最佳实践
《产融结合》第三场以不同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为例,介绍了它们的创新思路和领先实践,包括阿里巴巴的财务体系与菜鸟网络供应链融资、海尔集团的智慧互联工厂与财务变革、欧冶云商的产业链平台和金融创新、传化集团的智能物流平台和供应链金融生态、TCL集团的产业链金融在线平台与金单模式。
完整内容可以进入财资一家视频号、“财资知识云”小程序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