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顺意刊于《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8年6月刊
▲图 保险业资深专家杨智呈
银保一体化监管对银行保险业务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从历史数据来看,保险业的顺周期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银保渠道业务的迅猛发展快速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壮大。我们虽然现在正处于逆周期阶段,但仍要看到银保一体化监管对银行保险业务转型的重大积极意义。
在过去几年,银保业务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以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产品为主的理财模式其实是走偏的,在监管部门不断强化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及回归保障本源的政策引导下难以持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银保合作的热情没有因为政策的变化而减退,特别在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银行系”寿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始终占据了总保费的大半壁江山,而最先将个险营销员制度引进中国的友邦保险也提出了“银保精英模式”探路银保合作转型。实际上银行也保持了很高的合作热情,近两年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在下降,但是银保代理手续费率不降反升,远高于银行代销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手续费率,代理保险已经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图 保险代理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图 招行2017年代理收入权重分布
随着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地,目前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从财务上理解,银行是在“扩表”,表外业务回到表内;而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缩表”,把高风险资产处置掉。大家要理解这里面真正的含义,两个行业的关注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实都是在强制消化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回报,引导银行与保险各自回归本源,分业经营健康发展。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对中小型保险公司带来较大冲击。
我们都知道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成本非常高。据了解,某个大型银行在北京有近500家网点,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银行业务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市场真正需要的网点只有100家,但是其余400个网点又不敢撤销,撤销后很多老一辈的客户就觉得银行关门了,这是很容易引起恐慌的事情,所以银行迫切希望盘活传统物理网点。银行保险一体化监管之后,销售终端市场行为规则可能会被重新设定,银行与保险公司两者之间的合作可能会有一些更新、更好的发展,为银行盘活物理网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银保合作模式深化
银行与保险一体化监管,银行与保险不仅功能互补,而且在监管尺度、客户认知、客户体验、权益保护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性,两个行业利益趋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深化合作:
第一,合作方式可以由柜面业务代理的合作发展到前台、中台和后台全面合作。这在过去是难以开展的,现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储蓄替代产品可以转为像健康、养老类的保险产品,这方面监管已经指明发展的方向,税优健康险、税优养老险已经相继落地试点。
第三,我们也可以期待以后会从由越来越多的银行员工销售保险产品,转变到银行跟保险公司之间共建销售队伍,或是共建专业中介机构来推进保险销售队伍升级。
第四,从交换保单的信息到共享客户的资料、从获取前端保单的数据到获取一个客户的整体数据方面会有一些大的变化,这都是可以继续深化的发展方向。
▲图 银行与保险公司利益趋同
深化合作对数字化技术需求升级
数字化是企业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共同趋势。数字化是从业务到数据库一个闭环的过程,但是现实中企业往往是在进行单向的发展。
结合银保业务今后的发展可能性,一方面随着业务合作多样化,客户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要求提供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精确化、智能化金融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又要求银保合作在提高效率和回报率的同时需降低运营成本。
我们可以设想把银行物理网点盘活起来,变成保险或者是证券、基金等都可以来共同使用的金融超市,这个金融超市实施数字化管理,对客户画像精准,要求更高。比如建行在上海已经开始推出第一家无人网点,有银行的品牌在那里,如果能够嫁接保险的无人销售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设备,这将是新型数字化层面的银保合作新模式。
现在很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区块链,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产生信用的工具。财务记账方式有三代,第一代是流水方式,记录钱和物;第二代是快速记账,把生产要素等快速地记录下来;第三代是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分布式记账的好处在于,原来在表内没有体现的一些生产要素,比如说数据、品牌、无形资产,会在新的分布式记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种推进过程可以强化监管,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界限慢慢被填平。也就是说在新的技术应用下,财务会逐步地渗透到前端衡量客户的机制中,不断提升银保合作的品牌价值、渠道价值和客户价值。
『 更多内容可订阅本期杂志浏览。加财资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进微信群与行业大咖交流。』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