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交易金融服务创新论坛(TFIF)暨第10届中国商业银行财资论道上在杭州举行。在高层研讨环节,交通银行总行公司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郑智勇与几位大咖就新形势下,金融方面的“事”和“人”的管理实践探索展开讨论。本文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编辑/李菲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从整体社会资金来源看,今年企业资金面总体比较紧张。一季度的数据,整个居民存款增了大概3万亿元,同业存款涨了1.5万亿元,而企业存款下降了8000亿元,对于商业银行对公负债业务的发展压力较大。企业资金面紧张,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经营模式、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整体市场去杠杆,造成派生存款下降,影响了企业存款的增长。
讲到财资管理,再聚焦到产业链金融业务上,交通银行主要围绕核心企业推出了快易付、快易贴,根据核心企业的付款,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融资,这些融资都已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整个市场的应收账款量很大,不是每个供应商都能找到合适的核心企业,如何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到多级以上的供应商上,如何通过协议约定核心企业的权利义务,我们在和一些平台和大企业不断沟通研究,希望借助一些区块链技术去尝试解决。通过区块链技术,核心企业、平台,各级供应商都分布式记账,在平台上构建相互信任机制,然后通过银行融资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下游经销商领域,供应链业务难度更高。交通银行在汽车领域,开发了智慧汽车系统,把经销商、第三方合作公司,还有汽车消费的信息节点,信息流,通过平台融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业务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银行风险管控。汽车经销商融资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在其他行业不易复制,大宗商品行业难度就很大。但是,产业链金融下游市场非常大,资金流量也很大,可以作为一个研究重点,探讨在控制风险方面新的做法和手段。
现在很多互联网背景的金融公司,他们的做法是基于大数据给予信用放款。例如蚂蚁金服给淘宝、天猫上的商铺做融资,他们没有抵押担保,完全基于交易数据。这方面是银行的短板,银行掌握的数据都是一些静态的,没有交易数据积累。商业银行如何与互联网机构合作,或者向电商平台、B2B平台去学习业务,都是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