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和深化,企业经营更加重视价值和价值链的管理。商业竞争已由企业个体上升至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链平台及全球交易链的竞争。这也促使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变革,借助科技赋能、金融赋能和财务赋能,以提升资金、资产与各项资源要素在产业链条上的配置和流转效率,从而提升产业链的财资效能,实现整个链条的价值创造。
文 | 董兴荣
财资一家公众号(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 图片来自PPTSTORE
技术进步促使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双双提升,并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影响从消费领域延伸至产业领域,互联网主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和全产业链。产业互联网、新交易时代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各种垂直细分的专业化平台纷纷崛起,许多在传统制造行业、产业链领先的龙头企业依托核心资源、自身的行业整合能力、强大的现金流及对产业链的把握,都在尝试向专业化平台模式转型,构建新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例如海尔集团、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三一重工等,积极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经营和商业模式。各类新型互联网平台也风起云涌,形成诸多垂直领域生态圈的交易撮合中心点,如日常消费平台(淘宝、京东、美团外卖等)、产业链平台(海尔日日顺、物产中大、欧冶云商等)、政务互联网平台、物流平台、健康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不断改变消费行为和交易方式。
平台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逐渐拥有了赋能金融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单据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并形成了包含交易行为和交易数据在内的交易大数据,有利于促进基于大数据的财务转型和金融服务创新。
机制赋能:培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成为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等。“意见”不仅强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2018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试点目标包括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等。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供应链成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此次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显然有助于推动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推广应用供应链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技术赋能:产业链全链条的数字化和构建智能商业生态
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以及其他革命性技术爆发的力量,智能已嵌入现实世界的万千设备中,通过计算能力从云端延伸至网络边缘,构建智能物联网。企业应当聚焦于整个业务战略和运营的数字化转型,从服务设计、基础设施重构、硬件定制等各个关键领域做出新的判断,最终打造真正让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智能数字化工厂不仅可以覆盖从研发到售后的各个业务环节,也可以拓展到横向的供应商管理领域。其特点包括:
(1)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转变(柔性制造);
(2)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去中心化);
(3)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物理工厂+虚拟工厂)。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之下,传统的制造流程将被重组,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全链条、全要素的数字化,以构建全新的智能商业生态。
金融赋能:基于交易大数据的金融能力开放和构建平台金融模式
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产业链金融。数字化时代下,银行将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和理财等金融产品,还可借助产业链平台为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各方提供各类非金融服务,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的互通,整合产业生态圈,从而大大提高客户黏性。
由于产业链平台企业拥有了赋能金融的能力,构建自金融体系也成为趋势。其核心诉求来自于:
(1)改善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企业的流动性问题;
(2)产融结合升级价值创造,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金融最大价值;
(3)重构产业链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促使企业数字化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
此外,商业银行也要改变传统的获客模式,以往主要针对核心企业的线下服务模式,而通过平台金融模式可利用核心企业的系统平台,向其上下游、交易各方和产业生态圈内的客户拓展。
根据麦肯锡的建议,可重点关注5~8个行业,深度发展平台金融模式。如重点关注的行业需要具备如下特征:
(1)核心企业资信状况较好,且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2)上下游企业由于规模有限且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资金需求较高。具体而言,制造业、商贸业、食品农业和物流业由于其联动供应链上下游的行业禀赋较强,是平台金融模式服务的重点特色行业。
总之,在结合自身行业资源优势的同时,商业银行应抓住具有“平台效应”的行业和企业,努力深挖潜力,实现规模效应。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指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按照供应链的交易特点,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围绕产业链金融平台,构建以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交易各方的交易数据和特点为核心的细分产业链的平台银行,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产业链平台上企业的历史信息甚至实时交易数据,有效开展基于数据和真实交易的征信与风险监控。产业链金融平台围绕已经建立起来的交易场景,打通金融、支付、结算、仓储以及物流的产业链闭环。同时,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兴起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防欺诈等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将颠覆银行传统上单纯依赖财务报表和抵押质押的风控模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