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加速发展,催生了新一轮平台经济浪潮,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及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引擎。通过“数字技术集群”“平台模式+生态系统”来实现最优化的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促使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文 | 董兴荣 李菲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相比工业经济而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意味着更大的开放体系、更多的资源参与、更密的网络协同、更广的技术平台,整个经济特征、商业关系和组织形式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工业时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成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区别,如图1),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的数字化重塑。
图1 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特征比较
(资料来源:德勤)
平台经济体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开放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根据阿里研究院和德勤的研究显示,平台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平台上多方之间互动频繁,企业间竞争充分,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平台聚合了众多买方、卖方以及其他电子商务服务商,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商业生态圈。
开放是新商业文明创新的灵魂。互联网平台依托新信息基础设施和新生产要素,走出了IT时代大企业封闭式、集中控制的信息化道路,踏上了DT时代为其他企业和个人服务、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赋能”新征程。互联网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协作,采用对等开放、无缝连接的方式,融合了云计算、物流、支付及相关服务,降低了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商业效率。
互联网平台极大促进多方共赢,提升社会福利。“信息差”成为传统交易中攫取超额利润的关键。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广泛、极低成本的信息撮合机制,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效分享着来自于全天候、全地域的信息,扩展着分享的物品和服务种类、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
互联网平台显著降低了各方沟通成本、直接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向全社会共享能力,从而激发微经济活力。平台为全社会提供无处不在、随需随取、极其丰富、极低成本的商业服务。平台强大的商业基础设施能力的共享输出,降低了门槛,让中小企业(个人)与拥有雄厚资金的大企业站在同一高度的舞台上。
工业时代的企业所遵从的基本是“ 泰勒制”、线性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等)组织方式和流程。而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将从单一产品和服务、单一生产关系和交易关系,升级为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网状体系,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的线型串联向平台化的网络协同进化(如图2)。平台模式依托繁荣的生态系统、开放的基础设施、数据化的生产要素和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动,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引擎。
图2 工业经济模式与平台经济模式的生产关系比较
(资料来源:德勤)
在平台经济下,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传统工业经济而言,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独大或寡占时,通常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平台经济而言,平台的规模与效率一般是成正比的,即平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的驱动下:
平台市场由交易的两边(或多边)组成,在交易一边中,存在同边网络效应。在交易双边间,存在跨边网络效应。
所谓同边网络效应,是指平台市场一边的使用者越多,平台对该边使用者价值越大。所谓跨边网络效应,是指平台市场一边的使用者越多,平台对另一边使用者的价值越大。关于平台的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做出了较好的描述。该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随着网络使用者数量增加,网络价值呈指数级增加。因此,平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平台设立初期,其固定资产投资、营销投资等投入很大;在平台运行期间,维护其正常运行的投入也比较大。但是,在平台进入成熟期后,每增加一个使用者,所支出的边际成本将逐渐减少,有时甚至接近于零。平台的这种特性,使平台规模越大越节约资源。
平台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多方关系,万物互联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服务提供商与平台上交易双方中一方的关系,跟传统商业中上游与下游(最终用户)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商业中上下游的关系是直接的生产与消费函数关系;而平台提供商与平台上交易双方中一方的关系,除了受生产与消费函数的制约外,还受交易双方的关系制约。按照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模块化的运用和整个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降低了企业之间沟通和设计方面的成本,直接促进了创新发展范式的转变,由过去的生产者,比如制造企业去做创新,向用户创新和开放式协作创新转变。
如前所述,平台上交易双方的关系、价值创造的源泉,最重要的是网络效应,即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如图3)。网络效应具有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和自生长机制,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平台的用户数、交易额将如滚雪球般持续增长,从而出现强者愈强的局面。同样地,网络效应也具有负反馈机制,如果平台用户数量减少,低于某个临界点,平台的用户数、交易额将愈来愈少,最终将导致平台的失败。
图3 激发网络效应,实现正循环发展
(资料来源:埃森哲)
平台范式与生态网络下,新的商业逻辑和运营规则要求具备与海量客户实时互动的能力,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据智能+网络协同+平台赋能”的新基础设施,才能利用客户的实时反馈,快速试错迭代来高效提升客户体验。而任何组织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它在网络中的位置所能带来的势能(其源于网络效应),以及能协同的外部资源,而不是其内部控制的资源,并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特征。随着新基础设施的崛起、数据资源的流动与释放、大规模网络协同体系的出现,平台模式消除了交易壁垒,释放了新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新的交易关系。比如GE推出了Predix初创公司加速器项目,帮助初创公司在GE Predix软件平台上开发解决方案。GE利用物联网平台上收集的飞机引擎数据,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引擎运行优化服务,还能为机队提供运营优化服务,而不仅是一家设备提供商。
耐克还与创业孵化器TechStars合作,推出了Nike+加速器项目,帮助外部创业团队利用Nike+的平台开发出更加创新的应用。Nike以Nike+运动社区为载体建立了平台之后,就不再把自己仅定位成一家运动装备提供商,而是一家健康服务提供商,因为Nike+上积累了大量运动爱好者数据,Nike和其合作伙伴可以基于数据为客户提供运动和健康方面的个性化建议。众包网站猪八戒网为了提升平台伙伴的服务质量,也和孵化器公司合作做线下孵化,培育优秀的平台伙伴。
技术推动也促使了组织形态的变化(如图4)。正如公司作为重要的组织创新,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供应链是跨国公司的典型协作特征。这一供应链体系,通常是一种巨型的网链结构,跨国公司和其他参与者主从关系明显。平台经济体的平台、消费者、服务商共同构成了网状协作。平台是平台经济体产生的新物种,一般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公司构成,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为消费者、商家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等基础设施。海量的消费者和服务商是平台经济体的主体,他们通过平台进行连接,完成信息交换、需求匹配、资金收付、货物交收等经济活动。平台经济体的参与者是自发、自主、快速聚散的柔性共同体,没有绝对主导的一方,整个组织呈网状结构。体系内的企业能够互相影响,协同治理,相互合作,进而为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可能性。
图4 技术创新与组织形态演化
(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
平台经济需要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新的组织形式。基于网络协同原则,超越公司和市场的某种新型组织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绝大部分人的工作环境将面临剧烈的变化。“赋能”个体和促进合作将是这种新型组织的基本特征,而不再是简单的管理和激励。
本文内容来源于《财资中国》杂志2018年11月刊,有删减。
新交易时代,数据为王。专业化平台通过聚合效应将所有交易往来信息记录在自身系统内,从而掌握物流、资金流等信息。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