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不断重塑商业世界,而且在显著改善商业逻辑和运营规则,以及供需关系和组织方式。数字化企业开始打造全新业务模式,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并实现价值链转型。
文 | 董兴荣 李菲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全球平台商业模式的快速增长已改变服务提供方式。Facebook、亚马逊、微信以及苹果等互联网和高科技平台巨头快速崛起,并取得巨大成功,让平台模式和商业生态系统成为主导商业模式,其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所认知并重视。如苹果的平台链接了客户、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医疗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家居产品提供商、金融机构,通过应用下载、音乐、电影、图书等内容服务,智能家居和医疗保健服务,支付服务来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国内各类新型互联网平台也风起云涌,形成诸多垂直领域生态圈的交易撮合中心点,如日常消费平台(淘宝、京东、美团外卖等)、产业链平台(海尔日日顺、物产中大、欧冶云商等)、政务互联网平台、物流平台、健康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不断改变消费行为和交易方式。
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各种垂直、细分的专业化平台纷纷崛起,许多在传统制造行业、产业链领先的龙头企业依托核心资源、自身的行业整合能力、强大的现金流及对产业链的把握,都在尝试向专业化平台模式转型,构建新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平台型企业从所在行业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支付等)中切入,再着眼于更广阔的视角,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乃至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公司的价值主张。比如互联网企业通过移动平台提供API和SDK,吸引应用开发者,推动了产品创新。平台型企业其价值创造过程不再是以依赖自身资源为主的线性价值链,而是要打造一个由平台所有成员共同组成的价值网络。
传统企业对平台模式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并开始付诸实践,在汽车、生活服务、消费电子、金融、能源等产业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试水平台模式。例如海尔集团、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三一重工等,积极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经营和商业模式。埃森哲调研显示,82%的受访企业认同平台模式对于自身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更是有12%的受访企业认为平台模式会给自身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图 平台模式的影响
资料来源:埃森哲
此外,埃森哲对中国企业的调研显示,受访企业对于平台模式能带来的价值中,更注重能快速带来的收益(如丰富产品供应,寻找潜在客户,拓展收入来源),而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更为关键的创新盈利模式、推动商业模式转型仅排名第二。此外,仅有6%的企业认可平台对于提升企业敏捷性的作用,而这一点恰恰是企业重塑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维度。
▲图 平台模式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机遇
资料来源:埃森哲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平台理念,纷纷转型平台模式。近期相关证据表明,与其他类型的业务模式相比,平台模式能够实现更快的收入增长,利润也更高。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还开展了另一项针对生态系统的调研,全球CEO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在战略层面上接受平台模式以及拥有平台的意愿就越强烈。而在中国,大型、中型、小型企业都有近半数受访高管表示愿意拥抱平台模式。一般而言,大型企业无疑拥有更深厚的资源。大型企业往往具备创建数据共享平台所需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大型企业更有可能投资于新兴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和认知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将参与者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支持持续学习以助力取得成功。他们的分析表明,大型企业还更有可能已拥有合适的合作伙伴网络。
▲图 企业高管拥抱平台战略的意愿
资料来源: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为了进一步推进平台型企业和数字化重塑进程,企业CEO往往需要统筹重塑。即采取整体重塑方法,而不是应用针对一个个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案。明确关注客户的基本需求、期望和愿望。与合作伙伴携手制订并实施新的客户价值主张。从横向角度广泛思考,创造并提供一系列产品、服务和互动,打造深入、丰富而且富有吸引力的体验。制定拥有或参与平台的战略是任何数字化重塑过程的关键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界面、数据、算法构成了平台型企业的三个基石,形成了用户体验实时智能化提升的反馈闭环。这个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将大大超越102年前的福特流水线,给人类整体的生产力带来又一次根本性突破。此外,根据埃森哲研究显示,还需要坚守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智能化与自动化
在全企业范围内运用机器智能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提升创造力与判断力。整套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流程成本。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后台部门广泛使用。在某些场景下,企业也已开始使用机器学习系统以提升生产力。智能化和自动化企业则更进一步,不局限于单纯优化流程,而是重新基于新技术设计业务流程和重构商业模式。
原则二:数据驱动与智能洞察
扩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范围,从而实时分析客户需求与客户行为,并指导产品与服务设计。数据湖架构正在实现内/外部、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其中,随着物联网平台部署的逐渐广泛,及各行业对数据共享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纷纷希望从数据中分析机遇。此外,智能系统能够帮助企业从数据中发现规律,通过图形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前瞻性地识别大数据中的各种特征,揭示隐藏信息。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与偏好,可以实现用户服务的场景化。
原则三:开放与互通
促进生态圈与企业实现深度无缝衔接,使企业能将业务范围和能力延伸至企业外。数字化领导者致力于为客户和合作企业简化业务集成流程。新的IT集成标准(例如开放式API、开源软件和共享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客户、外部合作企业的无缝连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提供API,实现门户功能以外的接入服务,并向客户进一步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服务。领先企业还会借助API打通数据和系统,利用开放的API平台和开发者门户社群,可培养活跃的开发人员与合作伙伴,通过群体智慧加快服务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原则四:敏捷与灵动
打造能够应市场与用户需求而迅速调整的“智能业务”,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敏捷性”是指企业能够基于业务战略方向的变化,对IT架构快速做出一系列的调整。这种调整,不论其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均有助于企业迅速建立产能或扩大规模。微服务架构(Micro Service Architecture)降低了流程和系统组件间的耦合性,使企业能够快速移除或升级单个服务组件,而无需进行重大的中断服务或停机。除应用于技术领域,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也已被引入到了组织架构的设计中。Amazon和海尔等公司已经采用了分散式业务架构,由半自主的小型组织团队组成。这种架构让两家企业都可组建具有自主意识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业务单元。这些业务单元可随时按需部署,而无需企业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更改。
原则五:简化与共享
简化内部流程,减少公司内部工作的摩擦冲突,并充分利用外包服务和共享服务。流程的去重和简化一方面可节约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为更加敏捷地运营环境做好准备。在转型中参考数字化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变革进程,并更好地适应变化。基于微服务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可帮助企业快速将新兴技术和重新组装后的核心组件应用于新架构中。此外,企业还需突破自身边界,在行业生态圈中积极开展合作,携手打造共享服务和平台,构建生态系统。
★ 本文内容来源于《财资中国》杂志2018年11月刊,有删减。推进平台型企业和数字化重塑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哪些关键举措?详细内容可订阅本期杂志查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