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的高度关注下,供应链金融这一横跨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活动的创新日益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演进路径和趋势。
作者 | 董兴荣 李菲
来源 | 《财资中国》2020年1月刊
“当全社会开始呼吁和关注金融回归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和企业,都开始探索用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促进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供应链金融这一横跨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活动的创新日益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近期,《财资中国》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请他阐述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和发展演进路径,深度剖析数字化时代下,金融科技对供应链金融模式、风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带来的巨大影响。
宋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和战
TreasuryChina:谈谈您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演进路径具体如何?
宋华:供应链金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金融运营面向特定环节中的特定中小企业展开短期的资金信贷,如保理、反保、动产抵质、仓单质押等。其特点是点对点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是在供应链运用场景中产生的。而广义的供应链金融不是只针对某个企业,而是供应链中所有的参与方。
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在于优化整个产业的现金流,缩短现金流量周期,让利益各方都能用较低的资金成本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借贷,它包括更为广义的金融服务活动,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和产品共同为产业供应链服务。因此,我认为广义供应链金融的视角,更能够反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和趋势。
从供应链金融备受关注以来,其运营模式在近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要把握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阶段和过程,以及相应特点,需要从两个维度来加以判别:一是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主体以及地域范围,二是供应链金融方案的成熟度以及活动的范围。基于这两个维度,供应链金融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形成金融机构推动的供应链金融、产业企业推动的供应链金融、专业平台推动的供应链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推动的供应链金融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机构推动的供应链金融。在这一阶段中,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推动者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诸如商业银行、保理商等。金融机构通过与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结合,基于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库存或者动产、预付等开展的金融服务,并控制相应的金融风险。这一阶段控制风险的手段主要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及金融机构对于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征信,而作为供应链金融推进者或者服务商的金融机构并没有介入实际的供应链交易、供应链物流中,因此,没有直接获取、监控和掌握供应链信息,这一状态很难持续下去。
第二阶段是产业企业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该阶段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组织是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它们基于自身的供应链运营体系,向供应商或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这一阶段的金融业务形态较为丰富,从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或者推荐战略供应商/客户,发展到向客户提供动态贴现(dynamic discounting),以及提供买方或者卖方信贷。在这一阶段,风险控制主要基于产业核心企业所掌控的贸易流、物流和信息流,正是因为产业核心企业比传统金融机构更了解供应链的业务和运营,因此,基于供应链业务管理的金融活动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应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
第三阶段是专业平台推动的供应链金融。在这一阶段,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变成了生态和平台的建构者,这种平台建构者既不是产业运营的买方或者卖方,也不是金融机构,而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因此,其业务流程的管理主要是维护产业供应链运行的秩序,确立合理的交易和物流规则,进行全方位的价值链流程管理。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上,它注重的不是单个企业的信用,而是整个网络生态的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平台推动的供应链金融更能够体现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四阶段是金融科技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该阶段与第三阶段严格意义上不是明确的断代划分,可以说是随着专业平台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深化,自然地越来越关注和强调金融科技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供应链金融借助金融科技能够帮助组织和企业更有效、更透明、更可靠地开展金融服务。这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这种新型的供应链金融形态的产生一方面也使金融业务更高效,另一方面也使金融服务的开放性、均衡性和公平性也逐渐增强。这一状态已成为目前供应链金融实践发展的最新趋势。
TreasuryChina:数字化时代下,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智慧供应链金融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宋华: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角色和作用,一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通过技术让信息更为透明从而传递信用;二是金融生态的促进者,依托金融科技真正地预示风险,让投资者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
对于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它的实质是助力金融风险控制。因此,我认为还要回归到“天平理论”:金融天平的底座是风险控制,天平两端是资金和资产。金融科技的赋能是对天平的两端起作用:在资产一端,实现底层交互客观化、末端业务自治化;在资金一端,实现债项结构客观化,主体信用自治化(如图)。
图 天平理论
一是底层交互客观化。通过信号中介客观反映供应链中物与物、物与人的对应关系,进而到人与人的关系。过去银行的风控基于概率论,主要看收益能不能覆盖风险,主要依靠对人的控制。金融科技则要求把风险管理降维到每一笔资产、每一个业务活动,即更细颗粒度的风险管理。
二是业务末端自治化。供应链中的融资借贷要求互联互通,信息对称,但企业的信息化是自治化的。金融科技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然后才能应用标准化、企业化、平台化的智慧云服务。
三是债项结构客观化。是指借助金融科技能客观地反映供应链交易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相应的资金往来结构。首先要做的是业务资产和资金在真实状态下的交叉交互,然后是电子订单、电子发票、电子提单与物流、应收账款的动态匹配等,最后是对单证、物流与资金的应收、应付进行动态匹配。金融科技能实现这些匹配,就能把控资金端的风险。
四是主体信用自治化。就是能够通过业务和金融活动客观反映主体信用,运用技术能客观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信用和多级供应链主体信用,从而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的状态。
TreasuryChina:在数字化时代下,您如何看待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宋华:供应链金融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应用的黄金时期。但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不在于快,而在于精、在于深。数字化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最主要的是实现“六化”。
第一是行为场景化。当供应链走向了网络化和生态化之后,会和平行及纵向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发生大量的交易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交易中各种各样的服务以及在不同种群、不同位置上的行为进行客观反映,是在如今越来越网络生态化条件下把控金融风险的核心之一,称为行为场景化。
第二是资产穿透化。供应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资产,让数字化帮助资产穿透,做真实细颗粒度的资产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发行的大量的ABS没有做到资产穿透,这也是将来数字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三是管理精细化。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程度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如库存天数或者库存周转率;二是商业信用,即应收账款的天数减去应付账款的天数,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企业在其客户眼中的信用水平。
第四是经营预警化。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要得以控制,一定基于一个前提——收入自偿化。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ICT准确及时地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收入自偿化这个前提则不存在,所以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必须要做到经营预警化。
第五是信息智能化。要获得公司全生命周期业务经营中的有效信息,并且同时保证这一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需要利用规则和技术,这也是数字化驱动供应链金融中要做到的。
第六是声誉资产化/主体信用化。即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需要充分刻画客观能力和预测性声誉两个维度,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借方的整体信用程度。
未来,数字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要实现有效触达,也就是要用有效的方法,让受众及时获取到有用的信息;第二是要具有丰富度,一定要能够多维度地把握一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将主体多维度地反映出来;第三是要有足够的深度,就是反映整个供应链上游、下游关键的信息,供应链金融一定要从单纯的开票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不同阶段。
伴随着三大目标的实现过程,金融端也需要被赋能,这就涉及金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不等于供应链金融。通俗地讲,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产业供应链和业务的运营,引导金融进入产业;而金融供应链是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有机协同与合作,完整服务于产业。产业需求本来就不一而足,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诉求更是多种多样。事实上,不仅是运营资金,如果运用广义供应链金融的思维,金融的实质在于优化整个产业供应链的资金流,就需要用多种手段多方刻画中小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它们的风险、增强它们的信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供应链将重塑金融业。因此,金融供应链是未来需要研究的另外一个大方向,只有形成了金融供应链,才能真正完整地服务于供应链金融。
本文有删减,详细内容请查看《财资中国》2020年1月刊。
相关图书推荐
《智慧供应链金融》
作者:宋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方式,供应链金融得到了实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横跨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活动的创新日益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本书将重点探讨智慧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以及智慧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构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索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的要素,进一步提出实现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五维度模型——SMART,并从产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探索智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问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