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董兴荣 傅丹丹
来源 |《财资中国》杂志 2021年12月刊
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了银行业的数字化演变。在Bank4.0时代,随着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迅速崛起,以及“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5G以及量子计算等)创新型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银行业进入了“数字化重塑”阶段,如何借助技术实现金融服务数智化、场景化,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
重塑企业级架构,推动银行业务数字转型
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数智化转型
基于此,针对银行对公业务目前所面临的挑战,IBM利用数据技术形成对公数据合规整合,将行内与行外数据充分融合,建立对公客户经营图谱,构建模型工厂,实现智能检索和分析,从而搭建了面向所有对公客户,覆盖全产品、全渠道的对公业务分析平台(图1)。
图1 银行对公分析平台示例
重塑企业级架构,实现全行级赋能
▲ 以体验为引擎,对业务进行重塑。引入外部视角,从体验穿透至商业模式、企业能力、业务、系统、数据以及流程等一系列的支持要求,驱动“外视型”变革,“由外向内”地为企业变革及架构设计提供输入。
▲ 流程模型和产品模型上要打破数据“竖井”,全面提升敏捷性。构建像组合积木连接的“乐高银行”,而不是很多东西卷在一起的“意大利面银行”。
▲ 数据模型上要构建随需应变的智慧数据服务。在银行的业务场景中,分析实时数据并提供差异化的数据洞察,帮助银行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的定位。
▲ 在中台设计上,帮助银行沉淀数据可复用的能力,满足支撑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的要求。另外,要构建面向用户及生态的服务化架构,不同分区各自承载不同的能力,为客户、用户和合作方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IBM与大型国有银行合作启动企业级架构转型项目,重点围绕“企业级业务架构”“IT架构转型”“业务基础体系”等方面打造全新的智慧银行生态体系。范斌介绍道,企业架构的构建已经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方法论,只要融入生态思维,就可以构建面向生态连接的开放式企业架构:企业内部经过良好的架构设计,形成“业务构件化、服务编排化、编排服务化、构件业务化”的业务与技术之间良好的对称、融合关系,通过“业务数据化、运维业务化”将企业更完整地数据化,通过“基础设施弹性化”更便捷地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构件化”的内外部生态连接模式(图2)。
图2 企业级架构驱动数字化转型
借鉴“极致数字化”,重塑银行业务数字能力
“极致数字化”的七大特征
新一代的极致客户体验
端到端数字化敏捷运营
最大化数据价值
构建“极致数字化”的行动指南
① 建立新型平台业务模式,重塑客户互动
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和开放化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发展趋势,业务融合也成为其中的关键。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形成更好的客户认知与互动,就必须借助数字科技重塑客户接口,改善各渠道体验,促进跨行业价值链整合,从而提高市场平台参与度。“极致数字化”有助于推动建立新型的平台业务模式,金融机构通过开发并部署新型业务模式,在整个客户价值链中打造综合体验,开辟新的收入模式,探索新颖的创新方法,与“数据支持的客户”建立牢固关系,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② 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扩大敏捷业务模式
为了更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洞察,银行需要进行业务转型。银行需要对内部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的能力进行整合、抽象、建模,从而让这些能力可以被复用、还原,形成新的业务模式。而要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就需要从战略运营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实施落地企业架构,并以后端的灵活性来进行支撑,之后延伸到中台,再到前端,形成一个整体架构。其中,业务架构的重整是关键,将业务“微服务化”,通过工艺落地到基于混合云的微服务架构,通过运用技术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范斌说道,这一套方法论已经在国内几大银行进行了验证和成功实践,帮助它们进行了企业架构重组和业务建模。
③ 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数据“变现”
数据已经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生产要素,发挥数据价值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企业级数据架构和企业级数据平台的创新和重构。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推动跨系统的数据整合,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客户感知能力。进行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真正打通服务断点和渠道壁垒,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无缝切换。
银行必须推动数据环境转型,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内部和外部数据洞察,做出更明智的客户、运营及合规决策。通过对大型内外数据集应用独特的高级分析及AI(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在市场和运营方面实现差异化优势。
范斌总结道,商业银行数字化趋势,特别是对公业务与服务企业客户的数字化其实是双向过程,主要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与数字化重构、升级。助力传统银行架构转型,重塑企业级信息科技架构和打造“极致数字化”,是支撑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方向。
评论 (0)